菱苗的成长极振奋,小满时节在河塘中稀稀拉拉地植几棵,不到长至满河满泊全是绿油油的菱蓬了
这功夫,泽国菱农最怕发洪流
暴雨一夜,长水二尺,成长最振奋的菱苗也没有这么快,绿油油的菱蓬便全在深水中
若洪流接着再来,菱苗就无出面之日了;假如雨过天晴水退得快,从新露出海面的菱蓬,很快会开出白茫茫的一河一泊的菱花
此时菱蓬上露水点点,水珠滔滔,煞是场面,丰登在望
到了村里,西头灯火辉煌,想必唱戏就在那里了,嚷嚷嘈嘈那里聚集了很多人,我到的时候,土台下已经围的水泄不通,很快找到要好的伙伴,他在台子的正前方占了位置,我就挤了进去,我们看着红红的幕布,谈着当天的趣事,其他的小伙伴在追逐打闹,因为我俩瘦小,也因为想着要占地方,就那样一边心里痒痒的看着,一边静静的坐着,不久妈妈来了,再不久戏也开了
有些回顾我断定它是优美如初,不过有些货色连接接受功夫的积淀,在生存的变化中慢慢的演化成了念念不忘
小屋原本属于哥哥
那时候我们一家六口人只有三间房,两间卧房,一间厨房
父母亲加上我和姐姐住一间,两个哥哥住一间
我六岁的时候大哥下乡了,两年后二哥上了高中,从少年往青年过渡的小伙子迫切需要一个独立空间,于是在我那能干的母亲带领下,由母亲做大工,二哥和几个男同学做小工,用他们自己托的土坯盖起了这间小屋
从此二哥终于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空间
五年后我十三岁了,正巧赶上二哥和姐姐都考学离开了家,于是我顺理成章地成了小屋的主人,开始享受独立空间给我带来的惬意
阔别四年,古宜还是那么朴素,清秀,无论是饮食起居,还是语言服饰,仍然散发着少数民族那种原汁原味的气息,这让我倍感亲切
但作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府的古宜镇,它经济并不发达,就着山形地势建筑的楼房,都只有4、5层高,给人一种参差不齐的感觉,沿着狭窄、凹凸不平的街道行走,你也会发现,人们的居住条件并不宽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