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则"工人坐氢气球打松塔不慎飘走"的新闻,让李斌的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。
"打松塔",这个在很多人眼里神秘又陌生的职业,是他和乡亲们几十年来赖以维生的方式。在他的故乡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市的一处深山里,每年入秋后,万亩红松林迎来采摘季,秋风裹挟着阵阵松脂芳香,这是他一年中最喜欢的季节。
但这也是他一年当中最提心吊胆的季节。当地以及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打松塔工人,或坐着氢气球,或攀爬到树尖,在20——50米的高空,冒着生命危险采摘松塔。传统的爬树方式有摔落的危险,"掉下来轻则重伤,重则死亡";而近几年兴起的"坐氢气球打松塔"的方式也存在安全隐患,已经出现了好几起"氢气球失控飘走,人至今下落不明"的新闻。
打松塔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几大工种之一。李斌已打了20多年松塔,他说"这是一份拿命赚钱的职业"。这几日,焦虑、担忧弥漫在山林里,打松塔的弟兄们和松子工厂的员工们直到看到"坐氢气球打松塔失联工人已落地"的消息,才终于松了口气。
松塔里面藏着好吃的松子,他们盼着这份来之不易的美味能飞出山林,通过互联网走向大江南北,也盼着美味背后的每个松塔工都能平安落地。
盼平安落地
九月,秋高气爽,宁安市一处1000多公顷的静谧红松林里迎来了一群老熟人。
李斌和几十号打松塔的兄弟们,带着鸡肉、水果、美酒,齐刷刷来到了一株红松树下,点燃清香,在树上系上红丝带,祈求山神的庇佑。这是每年正式打松塔前,不可缺少的一项仪式————敬山神。
敬山神,也是敬畏自然。靠山吃山,在他们眼里,大自然总是充满了无尽的宝藏,以无限的包容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。李斌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农忙时种地,农闲时采山货补贴生活,松塔、榛子、蘑菇、木耳都是他的宝贝。
采摘松塔是最麻烦的,需要先在当地铁匠铺做脚扎子,进山后得绑在脚上,顺着树往上爬。虽说脚扎子防滑,但难免有踩空的情况,当地矮一点的红松树二十来米,高的能有五六十米,一旦摔下来,往往是重大或致命的伤害。这些年,李斌听到过不少不慎掉落的例子,"往炕上一躺,下半辈子就完了"。
即便安全登顶,也不是绝对安全,因为树底和树尖是两个世界:底下没有一丝风,可树尖上都是风,摇摆幅度相当大,左右前后摆动幅度有3——5米,吓人的时候有7——8米。虽然李斌已是爬树高手,属于当地"10个人里面能有3个敢爬红松打松塔"的佼佼者,不晕高,但是内心依然惊慌,只得一只手牢牢握住树枝,一只手挥动杆子打松塔。
一个人往往是不敢单独进山的。山上常常信号不好,遇到危险都无法求救,所以需要结伴而行,一个人负责打松塔,一个人负责在地上捡松塔。危险还不仅仅来自爬高,深山里什么动物都有,蛇、狍子、鹿都不算问题,但东北虎的脚印儿也会出现在山上,让人恐慌。有一次,李斌和友人走着走着,听着附近有黑熊嗷嗷叫,俩人顿时啥也顾不上了,掉头撒腿就跑。
干这行,岁数大的不上树,爬树的多是青壮年。年岁上来之后,出于安全考虑,李斌也不爬树了。几年前,他包下了一座山,到了采摘季,来自各地的80个打塔工一起进山,开始为期15——20天的打松塔工作。
这半个多月,平安落地是每个打塔工家人的期盼。敬山仪式上,每个兄弟的愿望朴素而简单:"我们上你这求财来了,希望保佑我们都平平安安。"
收入看运气
打松塔速度快的,一天能爬10棵树,慢的也有3、5棵。打塔工介绍,好的时候,一棵树能收获300多个松塔。
采摘季,打塔工早出晚归,为了方便,通常都是直接在山腰上搭窝棚住。他们白天打松塔,晚上将山上的松塔背下山,放在窝棚边。山上没有道路可言,有时需要翻山,一袋100斤的松塔,背一趟下来汗流浃背,但有收获就值得。
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。李斌说,上山是要看运气的。每棵树的命运由天气来决定,温度光照适宜的话,松塔产量高、质量好。但林区树太多,人们在底下看不清楚树上到底有多少松塔,只有上去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是不是幸运儿,因为不是每棵树都结果的。
李斌的老家在一个有500来户人家的小村庄,附近每隔约20多公里就有一个林场。不少打塔工早些年是当地林场的职工,以前有采伐任务,后来林场没有了采伐工作,他们靠种木耳、蘑菇,打松塔、捡山货赚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