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张雪峰的时候,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是"那个劝人考研的老师"、"那个段子张口就来的老师",在早年火遍全网的视频里,他的幽默风趣似乎比考研规划的干货更吸引人,以至于他在微博晒出自己正在读的《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》,评论区的网友不是猜他要去讲脱口秀,就是猜"该不会是想劝李诞考研吧"?
幽默是张雪峰的风格,但这并不代表他缺乏深刻思考。成为网红后,张雪峰上综艺、做直播,接受鲁豫采访时,他提到"读研改变命运",在给学生进行规划时,他也坚信"选择比努力更重要",晒出自己帮学生填报志愿时"没有浪费一分"的好成绩,有人叫好,也有人质疑这种选择的正确性…………不管是好言还是恶语,他一般都不置可否,有人说他在追流量,他也毫不避讳,"我追流量就是为了增大教育的声量"。
除了在短视频和综艺上留下爆点和金句,他也试水直播带货,在一次选品中试吃了8支雪糕,他觉得"挺好玩的",人到中年,他还是想体验新奇。曾经的备考旺季,他天天打飞的去各处宣讲,而现在,他也隔三差五出现在直播间,不管做的是哪种工作,他总会不自觉思考这份岗位的附加值有多大,"我是否是可替代的?"
作为网红名师,他在微博拥有640万粉丝、B站拥有191万粉丝、抖音拥有1136万粉丝。在研途教育的天猫旗舰店,他的头像就是活招牌,各类直播里预热时,他一露出就能吸引一大波学生,自我介绍里最常见的是那句"大家好,我是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张雪峰老师",每次在淘宝直播跟学生交流,他也会热心解答考生的每一个疑惑。但老师的身份之外呢?他是创业者,是合伙人,是马拉松运动爱好者,也是不折不扣的"女儿奴"…………
大家透过直播和短视频看见他,他也看见和自己产生连接的大多数人,以下是张雪峰的自述。
我并不鼓励所有人考研
2016年全国考研人数是178万,去年考研人数是457万,今年很有可能会突破500万大关,可以说,中国有一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都有考研的打算。
考研热度上升,很多学生都抱怨太卷了,但不管竞争多激烈,大家还是把考研视作改变命运的一种途径。有人觉得"张雪峰劝人考研就是在煽风点火",但我总觉得,让大家了解考研,是一件有更大价值的事情。
在求职市场里,学历就是标签,学生也因此被分为三六九等。我以前经常去二三本学校,这些学生没有名校光环加持,如果没有研究生学历做敲门砖,很多时候连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没有。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考研确实是一场功利的行为,它可以带来学历的提升,院校的提升,城市的提升,人脉关系资源的提升…………许多人的命运也确实因此改变,我有一个学生,本科在内蒙古师范大学,之后在中科院继续硕士和博士学业,后来他去了丹麦的研究所。我们有次聊天,他说,老师我明天要和朋友去比利时。当时我就觉得,鼓励大家考研、为大家做规划,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。
但我其实并不鼓励所有人考研,每个人考研的目的都不一样,你有需求就考,没有需求就别考。有的学生为了逃避就业去考研,但其实考研比就业还要难。这么说吧,哪怕你在厂里上班,一天也就工作八小时,但考研不是你八小时就能搞定的,而且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,找一份工作,你可能还有双休,但对于考研的人来说,备考期几乎没有休息日,所以如果你只是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考研,很容易就会失败。
选择比努力重要
我倾向于把学生分为两类,一种叫I want,一种叫I have to。I want 的那类学生非常坚定,他们上岸的概率一般挺大的,但是I have to的那类学生只是被卷进考研队伍里,他们本来并不想考,但不得不作出这个选择,所以他们坐在图书馆里非常矛盾————知道自己应该努力,但是主观能动性并不强,一遇到挫折就很容易放弃,所以成功率并不高。
尽管I want这类学生成功概率更大,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失败,他们大多都是因为择校出了问题。我从2005年开始做考研辅导,发现许多同学择校都是拍脑袋决定的,尤其现在头铁的同学很多,普通本科奔着211去,211学生奔着985去,985的学生觉得怎么着也该考个排名更靠前的985…………每个人都想冲到更好的学校去,但是说句不好听的,很多人都是"自以为能考上",很少去分析自己的实力和努力程度,分析目标院校的招生。
(线下上课时和同学们自拍合影)
想要成功上岸,正确的选择、好的学习方法、坚持不懈的努力缺一不可。在考研老师里我比较特殊,因为我并不是某个学科的专业老师,我只是一个教大家做选择的老师,同分不同命的例子太多了,除了做考研院校规划,我后来也做高考志愿填报的咨询,帮毕业生做求职规划。我不想浪费同学们的每一分努力。